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名作>
纹理有思想过的痕迹——写诗七人随笔
2021-01-15 09:41:50    来源:黄河新闻网

作者:和悦

2019年以来,特别是2020年后半年,《火花》相继刊发了李峰、杨新儒、李水河、李静、李文兵、秦富明、赵琼等七位的诗词。我主动或非主动地看到这些作品,并将其推荐给《火花》。作为彼此并未相加的“群”,它们在《火花》的园地里散发出了淡淡的清香。于作者本人,诚如他们在自己的朋友圈说的,一是感谢,二是获得了更多的、继续创作的动力;对于《火花》杂志,不仅是自身的使命,同时在当下纸媒式微,自媒体盛行的年代,“白纸黑字”“易于留存”的传统的“物件”,仍然不失其回归的、绵长的生命力和捧在手里、散发着墨香的魅力。

七位作者,出自不同地域,分属不同职业,年龄也从三十多岁跨到了退休以后。共同之处,都喜欢并追求享受着,都拥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都善于挖掘整理生活的积累,都愿意抒发分享对人生的感受,都是有情趣的人,都是有心人。

李峰

他是我的大学同窗,坦率真诚、大度细密。他当下还不是最好的诗人,但肯定是最勤奋、多产的诗人;感觉他每天都在写,每样事物都能够触发他的灵感,他把写诗当成记日记。李峰的诗,句式很长,只在句中用标点,不去押韵,推崇诗句的紧凑和修辞奇峻,意境和抒情皆为冷色调,属于那种新时代的新诗之体式。或直接或隐晦地表露他的所思所虑,或从容或艰涩地状描他的所触所及:“纹理有思想过的痕迹”“不经意间,划疼了我几十年”“岩石中的波涛,比风悲壮”“如果有雨滴落,只当是一杯清茶”“像牛一样把头低至虔诚,那弯度正好是一个思想者的姿势”等等。他的作品密集地见诸于省内外报刊,他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诗歌笔会;作为同龄人,李峰对“准退休”后的生活态度令人感佩。

艾青说过,只要是诗的,无论怎么写都是诗。

杨新儒

他是土生土长的浑源人。恒山的壮阔和浑河的流水,孕育造就了他诗人的气质。难得的,他的诗行文流畅,意象清新,一个“北方以北”的北方人,写出了有些婉约的诗情画意。所谓“站在荷塘边,神溪村的清丽就懂了”。在他的诗里,时不时地借用古体诗,承上启下,不著痕迹;有意无意地使用排比,层层推进,峰回路转。能够感觉到,他对写诗的灵感,以及由此引发的理性和情感历程,谨慎且把握得当,少了大开大阖,更加注重内敛和韵味。比如那首“雪落浑源城”,只短短十数行:纷纷扬扬的雪落下来,落在恒山、古寺、浑河畔、松塔间,以及麻家大院绣楼上的格栅。让人对他的家乡充满了向往;北岳脚下,那是怎样的一个所在?

杨新儒在当地文化部门供职。他自觉地策划和参与许多看似有些“隔色”的人文活动,让略显粗糙的浑源添了几分细腻。

李水河

读李水河的诗,情不自禁地就想朗诵出来。比如他的“致老妻”,我的老 老在你心中 你的老 老在我的视野里。水河兄是过来人,置身晋国故地,学中文出身,令他的诗不仅中规中矩,同时拥有了成熟的个人风格。他写“致老妻”写“父亲”写他生活的那些地方的“五月里的过往”。从生活中来,到人心里去;从历史的尘封中汲取,在现实的天空里绽放。他的诗句很平和,叙述很琐碎,意境很悠远,表象很深刻。“三十年的光阴说短不短,一辈子的寿命说长不长”“此后的五十年,父亲用种地和沉默兑现诺言,直到把自己种到地下”。花与花之间的距离,“只有一首诗那么远了”,而“减字木兰花的声音,都足以让每一片花瓣的过往,成为绝唱”。

诗如人生。看透看明白,然后再把它看淡了:“世俗俚语陈谷子烂芝麻鸡毛蒜皮,填不平一脸的褶子”。

李静

论年龄论跨度论才情,甚至加上性别,李静都堪称“逆行者”。她质疑我说她少年老成是不是夸奖;她在其职场做的风生水起,却大跨度地涉猎诸如书法、制印,以及徜徉博物馆、淘宝古旧书店等等人文领域,而且乐此不疲多有所获。当然,更主要的,她在填词写词。相对于律诗和新诗,填词在规矩、修辞及典故等多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且属于曲高和寡一脉。透过她的词,李静“流光不与青天老”地攀上了相应的水准,或者说正走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闻道久不易。惜星月稀疏,云花旖旎。试问经年,料得遂人意”。作为一个年轻人,能够沉下心来,耐得住“空余水影”,不为流俗所左右,持之以恒地做自己热衷的事情,难得,不易。

当然,李静也是“达人”,比如旅行比如美食比如健身。

李文兵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双管齐下,赋诗填词;文兵作品不多,指向性甚为宽泛,如他自己所说“世事国事家事人事,全在一心,有所感”,于是有所歌咏,在有限的文字间散发出了足够的时空和张力。他的作品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或于出差的旅途之中酝酿写就。援鄂医护人员归来,他写出了水调歌头:“不意寒来处,花木犹枯疏。夜半急摇征辔,拂晓催的卢。”“风月未相忘,肝胆不曾孤”;“适中秋国庆相叠,前次距今已十九年矣”。于是有了唐多令:“双庆逢此回,兴来上翠微。家国酒且与举杯”;他的七言,小寒:“风吹长空雁向北,雪落小寒松不凋”,节气与意向水乳交融,充满了活泼灵动的诗趣。

“柄向子山冬凤暖,知天命,发已霜”。不经意间,文兵透露了自己的年龄,但这不是秘密。

秦富明

“日至今回首,霞红北染窗。知了更金甲,梦短怨天长。”这是秦富明二十四节气五言绝句其中之一首,夏至。言简意赅,琅琅上口,过目成诵。许是职业所致,以及丰富的阅历,富明君乃内敛细致之人。他独到地选择二十四个节气作为主题,然后依次将它们推敲成诗。其中,除了写律诗的功力,对时节、气候、农事及历法也要有相应的、形象化的理解与感悟。富明君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自然的节气当中,随性而为,物我两忘,点滴天成。如小暑:“霹雳抛豆雨,鹰鸷卷霓虹。促织不解呓,夜半觉温风”。如霜降:“破晓虫咸府,霜天木叶黄。悲秋思旧梦,隔日又重阳”。

公开的,只有11首;剩余的,期待着。

赵琼

赵琼是来自北京的客人。红枣成熟时节,他“随一个采风团到山西吕梁考察政府扶贫项目。随行随感,写下了这些文字——组诗,吕梁英雄新传”。他以一个知晓吕梁过往、同时是“业内人士”的视角,在工作层面,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生活化地赞颂了今日吕梁新英雄群像:“只要是风还在呼吸, 一定就会有一茬一茬的英雄应运而生”;在贺家沟的一颗枣树下,“秋风渐渐地凉了,红红的枣,愈发衬出了叶的黄”;留守儿童“对团聚的渴望,孩子们就抱着枣树使劲地摇啊”;出门在外的吕梁护工胡金梅,“日夜被她守护着的这位老人,并不是她的父亲”。组诗六首,诗意地概括了吕梁山里的风物人情,升华了老区百姓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深情厚意,山高水长;娓娓道来,令人动容。

七位写诗的人——其实已经写的很棒了;不是不想称他们为诗人,是他们自己不乐意。

[编辑:薛飞]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