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县名解析>
县名解析:运城临猗县县名来历
2021-05-11 09:31:18    来源:山西之窗——综合

  临猗县组建于1954年,系临晋、猗氏两县合并各取首字而得名。“临晋”一名的由来,一种解释为:春秋时期,秦国在黄河西岸筑城堡“以临晋国”,故名临晋;另一种解释为:此地春秋古称晋阳,唐代称晋城,故名临晋。“猗氏”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夏代的古猗国。《路史》云:“夏有猗国”汉代置猗氏县。2001年运城撤地设市后,临猗县属运城市管辖。

历史古迹

  战国车马坑车马坑内发掘出土的48辆战车,天马遗址被曲村、天马、北赵、毛张四个自然村覆盖,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共计约11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涵盖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和龙山文化层、夏文化层、西周至战国文化层,以及秦汉元明文化层等四大文化层。天马遗址有20000余平方米的晋侯墓地,10000余座西周至战国古墓。已发掘出周代墓600多座,出土了280余件青铜礼器,大量青铜兵器、车马器、完整陶器1000余件,以及数万件玉、石、骨、贝、蚌、铅器等。

  猗顿古墓猗顿的古墓在临猗王寮村的西面路侧。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陶朱公范蠡说:“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猗顿便来到河东,在峨嵋岭下畜牧“五牸”,不到十年,他由"鲁之穷士"变成了富翁,和陶朱公齐名。因为他发迹于猗氏,所以人们称他猗顿,他的真名字反倒失传了。

  雁塔寺双塔又称“雁塔”,位于临猗县城北隅双塔学校内,据《猗氏县志》及两塔碑文载,两塔创自隋唐间,宋代重修。历为寺院,先后名为“妙道寺”、“双塔寺”、“ 雁塔寺”。明太祖洪武年间置僧正司于寺内。两塔东西排列,相距50余米。西塔宋代建,方形七层,高约30余米。明嘉靖乙卯冬(1555年)地震时塔刹毁坏。第七层檐下砌砖雕斗拱,其余各檐皆叠涩伸出或收刹。塔内有阶梯可登。东塔亦七层,方形,底层中空,以上实心,一、二层檐下有四铺作斗拱,二层以上每层倚柱四根,上施斗拱。双塔之门,对向而立,俗称西塔为“白蛇塔”,东塔为“许仙塔”。每年七夕,有“双塔交影”之称,又因双塔上雁巢丛结,黄昏时小雁环飞,故亦称雁塔。

[编辑:]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