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斛律金是《敕勒歌》已知最早的演唱者。
敕勒人
敕勒,古代民族,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西北部)一带。敕勒是古代赤狄的后裔,匈奴人称其为丁零,鲜卑人称其为敕勒,因其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又称之为高车。
据《史记》记载丁零最初游牧于贝加尔湖以东、南附近;据《魏略》记载公元3世纪开始扩至叶尼塞河上游,与古坚昆杂居,这些部落称之为西丁零;南北朝时期,生活在阴山一带的敕勒人大都已鲜卑化。
最早的《敕勒歌》歌唱者——斛律金
斛律金(488年―567年),字阿六敦,朔州(今山西朔州城区、平鲁区一带)人,敕勒族,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将领。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