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相继崛起,争夺领地。山西地区又是首当其冲,成为各方最为重要的争夺地带。
宋与辽交战
最先开始的是宋与辽的交兵。自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雁门关外便尽为契丹所有。北宋统一后,收复燕云成为其新的战略目标。雍熙三年(986)北伐失败后,宋辽之间攻守之势逆转,宋转为以防御为主,辽则以攻为守。辽统和二十二年(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连败宋军,进至澶州。宋真宗接受宰相寇准的建议,率军亲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宋军射杀辽统帅萧达凛,又于草城川大破辽军。但宋亦无再战的企图,双方遣使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此后辽宋百年间再未发生大的战事,辽在山西北部的统治也稳定下来。
宋、辽与西夏交战
辽宋干戈休止之时,崛起于甘肃东部、陕西西北部一带的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却与辽、宋双方渐起争斗。山西虽非战区,但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临近主战区陕北,山西逐渐成为北宋对夏战争的战略物资、伕役、兵源的重要来源地。宝元、康定年间,宋政府曾数次下诏从河东催粮实边。宝元三年(1040)六月至庆历二年(1042)三月,两年间三次在河东山西招募义勇、弓箭手77079人。鉴于代北一地的重要性,辽兴宗班师回朝后即“改云州为西京”,以此为据点,加强对西夏的战争态势。此后数年间,辽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彻底扭转了颓势。
金灭辽
辽后期,居住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在哈尔滨东南)的女真族完颜部逐渐统一了生女真各部,并在抗击辽朝的战争中强大起来。辽天庆五年(宋政和五年,1115年),都勃极烈(女真部落联盟酋长)完颜阿骨打以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为都,建国称帝,国号为金。在灭亡辽朝后,金开始了南下灭宋的征程。山西军民又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战歌。
金灭北宋
金天会四年(宋宣和七年,1126年),金兵两路南下进取汴京。其中西路军由粘罕(宗翰)带领从西京(今大同)出发,试图从西线突破太原,与东路军会师汴京。粘罕军直抵太原城下时,驻守平阳的王禀率子王荀紧急应援,与守臣张孝纯一起带领太原军民屡出奇谋,坚守城池。太原久攻不下。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廷全盘接受了金军提出的巨额犒军费,以及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给金的退兵条件。北宋朝廷虽有屈辱求和之意,太原军民却没有投降之心。宣旨大臣路允迪到达太原宣读圣旨,王禀立即仗剑而起:“国君应保国爱民,臣民应忠君守义。现并州军民以大宋国为重,宁死而不作金鬼,朝廷竟如此弃子民于不顾,何颜见天下臣民!并州军民坚不受命,以死固守。”城上太原军民也皆手握兵器,振臂高呼与城共存,决不退却!粘罕收取太原无望,以锁城法围困,断绝太原与外界的联系。太原军民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金兵前后九次攻城,都被王禀击退。但城中存粮逐渐用尽,太原城终被攻破。张孝纯被俘,王禀率士卒坚持巷战,最后背负着供奉于太庙的宋太宗御容投汾河自尽。太原城破后,粘罕率军乘胜南下,汾州知州张克戬奋力抵抗,城破自杀。平阳、威胜、隆德、泽州等地也相继被金军攻下。随后,粘罕渡过黄河,与斡离不在汴京会师。靖康二年(1127)四月,北宋灭亡。
蒙古灭金
金泰和六年(1206),杰出的蒙古部族首领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国,开始反金战争。在蒙古灭金的战争中,山西仍然是主战场之一,遭受的破坏十分严重。金卫绍王大安三年(1211)十月,蒙古军对金朝西京、河东展开攻势。十一月,夺取武州、朔州,到达代州、忻州。次年秋蒙古军克西京大同府。贞祐元年(1213)秋,成吉思汗再次进攻大同,金朝不敌,遂放弃山西大部,迁朔州军民九万人于晋西、晋南地区。蒙古军攻城略地,一路屠城,仅忻州就屠数万人。贞祐二年(1214),蒙古军合兵中都(今北京)。三月,金求和并迁都汴京,史称“贞祐南渡”。兴定二年(1218)八月,木华黎率领步兵数万,从太和岭入河东,相继攻占代州、太原、汾州、绛州、潞州、隰州、平阳等地。兴定六年(1222)底,山西全境为蒙古军占有。
金元光二年(1223),木华黎病死于闻喜县下马村。正大元年(1224),金哀宗即位,收回对宋之兵,全力抗蒙,曾一度收复曲沃、霍州、河中、泽州、潞州等重镇。但此时的金朝已是强弩之末。正大六年(1229)八月,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继汗位后,蒙金战争进入实质性阶段。天兴三年(1234),蔡州亦被攻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在“大哉乾元”的大一统格局中,结束了自五代开始的300多年的分裂局面,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融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