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晋史话>
三晋史话:“五代”更迭的中心——山西
2022-04-01 10:59:00    来源:山西之窗——综合

公元907年,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朱温在开封自立为帝,建立后梁,拉开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分裂时期的帷幕。在中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割据政权。后唐、后晋、后汉和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北汉4个王朝又都是以太原为基础或基地建立的。这几个王朝的创立者都是沙陀人。三晋大地再一次被推上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最前沿。

后唐——从山西起家的第一个割据政权

后唐(923—936)是五代时期从山西起家的第一个割据政权。其肇基者李克用(856—908)因镇压黄巢起义而被封为唐河东(治今太原)节度使,以太原为中心的河东镇所统辖的广大地区便成为李氏兴起的大本营。李克用初到太原时,注重安抚人心,扩充实力,控制军队,占领了今山西境内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太原为中心的割据势力。随着自身势力的不断壮大,李克用与意图谋取帝位的朱温之间的矛盾便逐渐凸现出来。884年,朱温在汴州附近的上源驿袭杀李克用未遂,从此挑起了朱、李之间近40年的殊死较量。

起初,朱温基本处于优势,双方的战争也多集中在山西。907年,朱温废掉唐哀帝自立,是为后梁。为控制由东南进出山西的关口,占据进可威逼晋阳、守可确保河南京畿安全的战略优势,朱温派兵进逼潞州(今长治),但围困数月未下。908年,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885—926)身着孝服,迅速出兵潞州,大破后梁军队。初步扭转了晋军的劣势地位。李存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使军队实力大增。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以太原为西京,建国号唐。随即挥师南下,奇袭开封,消灭了与晋对峙40年的后梁政权。李存勖马上得天下,却不会治天下。他宠信宦官伶人,诛杀功臣,导致兵变频发。926年3月,后唐大将李嗣源在将士拥戴下即位,是为明宗。明宗为五代时期少有的明君。他改革弊政,宽仁爱民,杀宦官,废苛法,均田税,使后唐政局迅速安定下来。但李嗣源即位时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即位七年即亡。其子李从厚、养子李从珂勉强支撑四年后,后唐被后晋取代。

后晋——从山西起家的第二个割据政权

后晋(936—947)是五代时从山西起家的第二个割据政权。建立者石敬瑭(892—942)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他好兵法,精骑射,因多次救李存勖、李嗣源有功,成为李嗣源的心腹。932年,石敬瑭被李嗣源任命为北京(治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权势一时大盛。936年,后唐废帝李从珂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石氏不满,起兵自立。李从珂派兵前往镇压。石敬瑭结援契丹,在晋阳大败唐军。936年11月,石敬瑭即位于柳林(今太原市东南),建立后晋,随即挥师南下,灭亡后唐。石敬瑭利令智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致使晋北、冀北之险关尽失,中原门户大开,契丹铁骑纵横驰骋于繁华富庶的千里平原,一昼夜即可饮马黄河。此后四百余年中,辽、金、西夏时期数个民族政权对峙的格局即由此肇始。

石敬瑭的皇帝梦仅做了6年便因承受不住人们对“卖国贼”的唾骂,忧郁而死。其子石重贵即位,与契丹关系恶化。943年冬,耶律德光大举讨晋。947年,契丹攻入汴京,后晋被灭。同年,刘知远乘耶律德光北返之机,从太原出发进攻开封,建立后汉(947—950),成为五代时期第三个从太原起家的割据政权。

后汉——从山西起家的第三个割据政权

刘知远的父亲任职于李克用军,他本人也在李嗣源麾下效命。因救石敬瑭有功而受其器重。刘知远并不赞成石敬瑭对契丹称子割地的做法,只主张称臣即可,但未获采纳。后晋建国后,刘知远升任北京(治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他多次以保境安民为由,招募军士,在后晋的靠山契丹南下时,三次武力抵抗。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国。但后汉政权也很短命,只历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二帝,前后约四年,便被郭威建立的后周所替。

郭威篡汉,刘知远的弟弟、时任太原留守的刘崇在太原称帝,占有河东地区的并、汾、忻、代等十二州之地,与后周对抗,史称北汉。

纵观五代历史,群雄迭起,诸王争霸,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但细究历史脉络,不难发现,五个政权中,有三个是以太原为根据地建立的。整个中国北方五代的历史,实际可以当做建都于开封(或洛阳)的中央政权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割据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来看。在风起云涌的五代争霸中,山西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后世称“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

[编辑:杜俊霞]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