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山西聚焦>
文化山西:朱允炆若听他的话,或许就没有朱棣啥事了
2022-05-26 16:20:20    来源:山西之窗——综合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朱允炆自此下落不明,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大谜团。朱允炆的削藩,可以说是造成其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朱元璋本想通过藩王制度,拱卫中央,却没想到最终毁掉了朱允炆的一生。

朱元璋分封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孙子朱允炆可谓煞费苦心。一方面,大肆屠戮当年追随其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连拥有免死金牌的都照杀不误;另一方面又将他自己的那些宝贝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当藩王,以拱卫朝廷。事后,朱元璋还颇为得意的对朱允炆说:“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没想到朱允炆不买账,反而问了一句:“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让朱元璋一时语塞。同时,也首次将藩王与中央王朝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高巍的“推恩令”

果不其然,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就急不可耐地开始对藩王“磨刀霍霍”。当时,满朝大臣都赞成削藩,仅有高巍等少数大臣反对,主张效法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认为“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朱允炆听后颔首,却未用其计,而是采用了齐泰、黄子澄的削藩之策,致使同室操戈,最终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棣成功上位。

忠孝两全

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那位向朱允炆建言“推恩令”的官员——高巍,为明朝辽州(今山西左权县)人,因孝起用。在“靖难之役”中,高巍始终站在朱允炆一边,忠心耿耿,不遗余力,直至尽忠而死,可谓是忠孝两全。试想如果当初建文帝朱允炆能听进高巍的进言,采取更加怀柔的“推恩令”,或许就没有后来朱棣的“靖难之役”了。

[编辑:赵伟]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