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开创山西文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让山西文学创作再攀高峰?如何使山西再度成为文学强省,为中国文学史增添新的山西篇章?作为省作协副主席、创作研究部主任,我想在中国文学的大背景下,以山西文学的历史优势、存在的困难为例,探讨一下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
两座文学高峰和三次创作高潮
山西文学的历史优势是基础好、传统好:以现实主义文学的两座高峰“山药蛋派”和“晋军崛起”为基础;以及深入生活、为人民写作、为时代书写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从革命根据地一路走来的山西文学,创造过两座举世公认的现实主义文学高峰,出现了三次现实题材创作的高潮。第一个高峰和高潮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赵树理为旗手,马烽、西戎、李束为、胡正、孙谦为主将的“山药蛋”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奠定了山西的现实主义文学重镇地位,开辟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论是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学精神,“山药蛋派”对山西文学、乃至中国文学都产生了深刻且持久的影响,并以它丰厚的创作实绩和艺术生命力影响了中国几代作家;第二个高峰和高潮是改革开放初期,以知青作家成一、李锐、柯云路、钟道新等和山西本土作家周宗奇、张平、韩石山、张石山等为主体的“晋军崛起”,继承老一辈作家的优秀传统,又锐意创新,创作出了一大批主题深刻、艺术表现手法多样的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将山西文学在“山药蛋派”之后推向了又一个创作高潮。不同于“山药蛋派”追求统一的艺术旨趣,“晋军”的主要作家都保持着独特而鲜明的艺术个性,让山西的文学创作第一次进入了多元发展的态势。第三次创作高潮是新世纪以来,张平的一系列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长篇小说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21世纪初叶,继张平长篇小说《抉择》获得茅盾文学奖,山西作家在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连续四届六人折桂,依次是赵瑜、王祥夫、蒋韵、葛水平、李骏虎、吕新,刘慈欣获得科幻文学雨果奖和全国儿童文学奖,同时新散文运动发起人张锐锋和诗坛常青树潞潞双璧生辉,一批中青年作家比如王保忠、韩思中、杨遥、李燕蓉、小岸、陈克海、张乐鹏、手指等的集中出现,使山西文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山西还活跃着一支200余人的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其中属于省作协会员的网络作家90人,有70余名作家活跃于各大网站,20余名“大神级”作家,代表作有网络作家常书欣创作的警匪题材小说《余罪:我的刑侦笔记》、电影《战狼2》的编剧之一董群,《战狼2》就是改编自他的网络小说《弹痕》。这也得益于2014年10月,山西作协在全国率先成立山西网络文学院,搭建起网络文学服务、推广平台。
山西作协在全国较早(2016年)实行签约文学评论家制度,山西文学院的签约作家也已经是第五届,可以说,新时代以来,山西中青年作家队伍规模壮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2016年8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山西作协、山西出版集团承办的“新世纪‘三晋新锐’作家群研讨会”,完成了山西中青年实力作家的进京展示,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研讨会上表示,山西作家立足于地方,着眼的是中国、是世界、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与梦想。
困扰山西文学事业发展进步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目前的山西文学创作有“高原”缺“高峰”,跟“山药蛋派”和“晋军崛起”相比,当下的山西作家中还没有出现像赵树理、马烽、张平、柯云路这样对时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作家。就全国范围内观察,还没有出现能够反映新时代的成就、特征和人物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因此,如何重振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开创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新局面,成为我们调查、研究、思考、攻克的重大课题和全新挑战。
山西目前的文学创作队伍大而不强,要想从文学大省成为文学强省,继曾经的两次文学高峰之后,重振现实主义文学辉煌,在人才流通、引导扶持、氛围营造、创作理念等方面都需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系列长期困扰文学事业发展进步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首先是用人机制对文学人才流通的阻碍和制约。自晋军一代作家相继退休后,山西文学院专业作家长期空编,多年来历任省作协领导都想把一些创作成绩突出的优秀中青年作家调入文学院,但往往因为身份问题而搁浅。以刘慈欣为例,《三体》屡获国际大奖,被誉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个人职称也是工程师,就因为他原单位阳泉娘子关电厂是个企业,而山西文学院是全额事业单位,无法调动到作协做专业作家。刘慈欣的影响力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如果山西流失了刘慈欣,那会是多么大的损失。2016年,就在省作协正想方设法把“八零后”作家孙频从太原文学院调往山西文学院的时候,江苏作协一招“短平快”就把孙频挖了过去,这就是个鲜明的例子。若干年来,好几位中青年作家因为身份问题而无法调到山西文学院,而我们知道,创造了当代山西文学第二次辉煌的晋军一代作家,正是因为当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才得以“发于畎亩之中,举于版筑之间”的。
文学人才具有特殊性,往往与学历、文凭、职称、身份等没有必然关系。对文学特殊人才,首先应打破体制身份的限制和阻碍,实现合理的调动、职务调整和晋升,必要时应打破壁垒限制,形成逆向流动,保护好文学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写作条件。也要打破参公和事业身份的壁垒限制,用创作成绩作为评定职称的标准,允许在省作协机关工作、参公身份的作家评定职称,对于成绩优异的可以破格评定高级职称,为人才向专业方面流动创造条件。
其次是财务审核机制不适应创作扶持工作的特殊性,给作家的深入生活造成限制。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对全省的文艺人才和文艺创作项目的扶持力度很大、方式很多,比如宣传部的“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宣传部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省作协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省作协的签约作家和签约文学评论家补助等等,但是,对这些资金的使用上却令作家们非常困扰:几乎所有扶持资金都必须提供票据报销,要提供深入生活期间的交通、食宿等完整链条的票据,否则审计的时候就是问题。以作家王保忠走黄河为例,自己开着车沿黄河采访,经常住在老百姓家里,在采访对象家里吃饭,作品完成后领取扶持资金,要求他提供正式住宿费票据,否则只有交通票没有住宿票不能报销,请问,住在农民家里,哪里来的发票?这种财务体制对作家深入生活造成很大的限制,不能适应文学创作的特殊性,应该学习中国作协的做法,无论是重点作品项目扶持,还是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一张汇款单把扶持资金打给你,不管你是用于采访还是购买资料,最后把创作成果交上来就可以,给了作家很大的自由度。
再次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文学氛围不够浓厚。文学会议、采风的规定,没有考虑到文学创作的特殊性,会议规模、外请专家人数都受局限,搞笔会采风也不能去景区,造成作协与旅游部门和地方合作困难。“人说山西好风光”,好风光大都在名胜古迹,不让作家去景点,怎么宣传大好河山、“晋善晋美”?尤其现在基层很重视发展旅游文化,很多乡村都开始申报景点,只要是景点就得绕着走,采风活动岂不是寸步难行?这些都影响了文学氛围的营造,制约了文学创作的发展进步。
还有一个短板和薄弱环节是作家圈子化、书斋化,与现实严重脱节,因此在处理现实题材时面临很大困境。
怎样把现实题材写出历史感来,于当代作家是一个大的挑战、难关和考验。怎样在观察和思想时目光如炬洞穿时代,在书写描摹时巨笔如椽,刻画人性时又如绣花针般绵密?这是对一个优秀作家的综合素养的要求,而我们尚缺乏这样的审视和表现现实的能力。同样,怎样把历史题材写出现实感来,又是另一个挑战。这不唯是思想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问题,它凸现出当代作家普遍对社会生活参与程度低,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关心程度不够,对社会问题思考过于浅层,对时代脉络没有能力去体会和精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作家尤其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关心人民生活,观察时代,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才能写出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的精品力作。
新时代的山西文学如何重振现实主义文学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次文代会、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新挑战,要重振山西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就要继承传统,反映时代,立足本土,和山西的改革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要积极响应党的文艺政策并且落实到创作实践当中去。山西文学现实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山药蛋派”辉煌的开端,就是赵树理在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率先写出了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令解放区的民俗风气一新。“山药蛋派”五老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导和赵树理的影响下开始写作并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的。习近平强调,“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是新时代的文学命题,是作家应该树立的文学观,同时也是作家的历史使命。有情怀的作家都应该像人民作家张平那样关心社会发展进步,关心人民喜怒哀乐。新形势下,应该出台作家创作假规范性文件,针对入选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或者有重大选题的参公身份的作家,给他们充足的创作时间,并且提供环境,保障优秀作品的产生。
要继承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以来,山西新锐作家群以合理的代际结构和雄厚的创作实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山西老一辈作家的优良传统。文学不是象牙塔里的事业,也不是办公室里的事业,文学不是靠着无休无止的研讨会繁荣起来的,文学是用“脚”走出来的。为了写出反映国家发展、人民心声的好作品,老一辈山西作家摸索出很多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和火热的劳动建设一线去,走到农村炕头和田间地头去。他们是新中国文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最早践行者,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
要坚守现实主义文学道路,围绕山西实际做文章。脚下的土地,就是作家最大的富矿和最丰厚的创作资源,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博尔赫斯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老舍的老北京,赵树理的晋东南,都实践了鲁迅先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学判断。省委书记骆惠宁说:“山西五千年文明发展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标识。”其实,这也正是山西作家得天独厚的文学资源和精神标识。
目前,我们山西刚刚经历了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的重大转折,内生动力和外部形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不平凡的历程应该成为作家笔下的鸿篇巨制,它体现了山西人民坚决拥护中央、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的精神和情怀,山西作家应该并且能够写出表现山西改革发展的力作,在黄土高原上崛起新的高峰,重振现实主义文学辉煌,使山西再度成为文学强省,为中国文学史增添新的山西篇章。(李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