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山西庙会漫说
2022-08-17 09:11:39    来源:太原晚报

赶庙会是山西百姓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庙会牞原称“会”。会与集相似牞但其规模和贸易商品的种类、数量要比集大得多。集市一般在农历逢三、六、九有集牞有的地方逢一、四、七有集,通常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会则不然,一年中一般只进行一次,并有固定的日期。山西的会都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大多与寺庙活动结合在一起,故民间称为“庙会”。会的地点往往在当地的寺庙内或寺庙周围,除了物资贸易之外,还有唱戏、酬神、求寿求子、祛病祈祷以及卖艺等活动,因此显得特别热闹。

名目繁多的庙会

庙会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名称。如襄汾古庙会中有:二月十七和十月十五汾城镇城隍庙会,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古城镇关帝庙会,三月二十二安咸平禹王庙会,二月十五贾庄药王庙会,三月十八南辛店娘娘庙会,三月十三邓庄财神庙会,六月十八安李龙王庙会,二月二张坦土地庙会等等约40多个。运城市古庙会主要有四月初八、九月初九解州关帝庙会,二月十五社东庙会,二月二、九月十三舜帝庙会等20多个。原忻县古庙会主要有吕令二月初八瘟神庙会,二月二十七岱岳殿庙会牞五月初一城关城隍庙会,五月初九城关关帝庙会,五月二十六令归黄堂庙会等l0余处。

据1987年调查,平定县全县计有传统庙会(包括集会)164个;据1990年调查,闻喜县全县主要的传统庙会有23个。山西各县都有类似的古庙会。这些古庙会,自封建社会开始,最初是人们祭神酬神的信仰活动,因为信奉者与追逐热闹者众多,逐渐变成物资交易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发展,交易和娱乐逐渐成为庙会的主要内容。在庙会上搭棚唱戏是山西悠久的风俗传承。山西农村长期交通闭塞牞文化生活单调,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农民百姓,甚至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倍受人们重视,因此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赶庙会看戏的谣谚。如旧时上党地区有民谣:“看了小迷则,忘了擀其子(面条)”、“看了小仁则,忘了关门子”、“宁舍香油罐,不舍换牛旦”等,其中的小迷则、小仁则、换牛旦都是当时著名的地方戏剧演员。晋中吕梁一带也流传有“宁叫跑得吐了血,不要误了毛毛旦的六月雪”、“宁叫跑得丢了鞋,不要误了程玉英的咳咳咳”等等。

翼城汤王古庙会

而最著名的庙会则要数晋南翼城的汤王古庙会了。汤王即商代商族始祖与部落领袖,在山西南部有其活动的大量遗迹,据考证汤王建都于晋南垣曲,后世称为  “成汤”。汤王庙会每年农历十一月起会牞历时半月。汤王庙会以估衣为主要特色,汤王庙院内聚集着120多家估衣铺,庙外上百亩大的场地,分四条大街起棚设摊,京货和鞋帽占两条大街,首饰、土产和杂货、食品各占一条大街。大街之外又有木材、骡马市场。其间,家常饭摊、风味小吃纷纷排列。耍洋片、马戏团、卖艺讨钱,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应有尽有,熙来攘往,接踵摩肩。据历史记载牞明清时汤王庙会每年逢会时,既不张贴广告,更不演戏,却不减繁华热闹;各处商店摊棚,不论客商参会与否,均照常支付地皮租金,商德信誉,年久不变;会期无保卫组织,但从未发生抢劫哄闹事件。汤王庙会之所以不招自来,经久不衰牞主要是因为会期适时,正值农闲又临近春节,人们普遍需要购买衣物年货。其次是商风好,翼城百姓素有唐虞古风,性善诚实。汤王会上,一般人购衣买饭都可赊欠记账,但到会终时决不拖欠,皆各如数清偿,百年来从未发生债务纠葛。再次是毗邻各县需要用自己的木材、铁器来这里交换棉花,时值晋南棉花收获晾干,汤王庙会成为难得的购销市场。再者是历年参会各商号对这里的行情十分熟悉,准备货物胸有成竹。

汤王会会风好,商风正,因而自古被称为“义会”。大约在民国十年(1921年),汤王庙外一京货庄夜晚不慎失火,火借风势弥漫,将庙外各条大街一烧殆尽。但大批受损商人仍不灰心,抱定“火里丢水里捞,汤王会上找元宝”的决心,不惜转借高利贷进货,依旧来赶汤王会,果然重振旧业。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侵翼,将汤王庙拆毁,汤王会自此无形而亡,但在众多百姓脑海里总念念不忘那热闹而繁荣的场面,新中国成立后,翼城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于每年农历十一月汤王庙会之期,在县城西大街举办物资交易大会,并逐年繁盛,其热闹场面不亚于旧日汤王会。

在山西的诸多庙会中,以洪洞县广胜寺庙会规模最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逢会,邻近七八个县市的人都来赶会,广胜寺周围几里内,摊棚密布,七十二行各显神通。又据考证,山西庙会中数乡宁县四月初八古庙会历史最久,距今已有1000余年,与会客商涉及秦、晋、豫三省,人多物广。但是,在临汾当地及周边商民心目中,最具特色的还要数翼城汤王庙会。  

[编辑:胡娜]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