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晋史话>
三晋史话:“介休三贤”
2022-09-22 08:49:13    来源:山西之窗——综合

介休市,在人文历史的轨迹中涌现出众多的文人贤士,其中有三个人被后人尊称为“介休三贤”,这就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东汉时期的教育家郭泰以及北宋时期的名相文彦博。

割股奉君——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骊姬之乱,晋公子重耳出奔,在外流亡十九年。介子推随重耳过卫国,出五鹿,饥寒交迫,乞食于野。在曹国,遭到曹共公及夫人的羞辱。后来,重耳太过饥饿,不能走路,但又咽不下野菜。此时,介子推坚信天不绝晋,毅然割下自己股上之肉,给重耳煮汤。主仆在外流亡期间,尝尽人情冷暖。同时在流亡过程中,介子推也发现同伴中有的人喜欢逢场作戏,有的人喜欢邀功献媚,甚至有的人在归国途中就要挟公子重耳。他不愿回国之后与这伙贪天之功者为伍,打定主意回国后过退隐的生活。《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

后来,重耳即位后,大封重臣,介子推却与母亲到绵山归隐。有人为他鸣不平,晋文公便访寻介子推到绵上,为逼介子推母子出山而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与母亲初衷不改,抱树而死。文公追悔莫及,将绵上田封为介推田。后来,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禁止国人在其死日生火煮食,只准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将此日定为“寒食禁火节”。

生于末世的大名士——郭泰

郭泰(128——169年),字林宗,东汉大原郡介休人(今山西介休)。最初被太常赵典举为有道,故后世称“郭有道”。郭泰博学聪颖,敏个洞察世事。他深感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宦官政治日趋黑暗,王朝大厦将倾,这种大局难以扭转。所以,性甘恬退,淡于仕途,视利禄如浮云。

桓帝、灵帝之际,“党锢之祸”甚起,宦臣大肆陷害士人,朝野一派混乱,郭泰深感世道黑暗,遂闭门教授讲学,弟子数千之众。郭泰讲学于家乡,以平素“不为危言覆论”,得免于党祸,后听到许多名士君子因“党锢之祸”枉死,悲痛不已,不久病亡,终年42岁。

郭泰生世虽短,影响颇大,史称当时“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有近万人前来会葬。闻名海内的文学家兼书法家、大学士蔡邕亲撰铭文。事后蔡邕说:“我一生为人撰碑铭很多,而多有虚饰之辞,唯郭有道之碑铭,文副其实,我毫不愧色。”仅此一斑,足见世人对郭泰的敬仰之致。

“四朝宰相”——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北宋时期政治家。先代本姓敬,因避宋翼祖赵敬(太祖赵匡胤之祖)讳改姓文。宋仁宗时,由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后任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等。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之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曾成功地抵御西夏入侵。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宋朝第一名相”的美誉。

[编辑:胡娜]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