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三晋史话>
三晋史话:盘点山西历史上的那些大事件
2023-02-06 09:05:10    来源:山西之窗——综合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据史书记载,尧、舜、禹三代文明的发祥地都在今山西晋南地区。从夏商西周到宋元明清,山西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事件曾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西周▪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发生在西周时期。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个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便把唐地封给虞,后来虞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

“桐叶封弟”拉开了晋国长达六百余年的历史序幕。

【春秋▪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三家分晋”是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战国▪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国战败,秦国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长平之战”后,赵国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西汉▪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指汉高祖刘邦轻敌冒进,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达7天7夜。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西汉▪马邑之谋】

马邑之谋,是指汉武帝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后因计划意外泄露,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

“马邑之谋”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原是北魏的都城。由于平城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实行汉化最重要的措施,这个行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

【隋末▪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指的是隋末时期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的历史事件。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攻克长安,仅用了5个月时间。

“晋阳起兵”是李唐王朝推翻隋朝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五代▪高平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后周大获全胜。

“高平之战”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

【明朝▪大同之战】

大同之战,发生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部头领也先亲自率领瓦剌主力部队向大同一带进军,企图攻占大同,然后进逼北京。

“大同之战”中明军接连惨败,消息传到北京后,昏庸至极的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御驾亲征,率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大同挺进,最终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明朝▪把汉那吉降明】

“把汉那吉降明”事件,发生在明蒙对立时期。俺答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他的孙儿把汉那吉,成年后娶了俺答的外孙女三娘子。后来俺答也看上了三娘子,于是三娘子便转投到外祖的怀抱。把汉那吉一气之下便跑到大同,归降了大明。俺答知道此事后,陈兵大同城下。

“把汉那吉降明”事件直接促成了“隆庆议和”,结束了明朝与蒙古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山西人从此开始了“走西口”。

【清末▪太原辛亥起义】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山西立即响应,新军将士们在太原发动了武装起义,杀死满清巡抚陆钟琦,建立革命政权山西军政府,在辛亥革命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太原辛亥起义”,宣告了清政府在山西统治的结束。山西成为了黄河以北第一个起义的省份,其光复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首都北京。

[编辑:胡娜]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