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传说,最早见于《左传》、《史记》,后《东周列国志》、《大元大一统志》、《太原志》、《大明一统志》、《山西通志》均有记载。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最早把它改编成戏剧作品《赵氏孤儿》,成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十八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将其译成话剧《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引起轰动,是我国最早走出国门的古典戏剧作品。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的赵氏孤儿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赵盾弑其君
说起赵氏孤儿的悲剧,还得从晋灵公时期发生的“赵盾弑其君”事件说起。据《左传》记载:晋灵公在位时,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于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史官董狐便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晋灵公一死,晋成公上位。
下宫之难
晋成公即位后,晋灵公的宠臣屠岸贾失势,心里暗中记恨赵氏,但惧于赵盾的权威,不敢作乱。晋景公时期,赵盾卒。屠岸贾想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便加在了赵盾身上,并怂恿晋景公把赵盾全家都杀了。后屠岸贾不请示国君而私自带领诸将攻打赵氏于下宫(赵氏的宫室)尽灭赵宗,幸有赵朔之妻——庄姬公主腹中婴儿尚存。
程婴与公孙杵臼的侠肝义胆
为了保住赵家血脉,赵家门客程婴、公孙杵臼密谋救孤,由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顶替赵孤,交由公孙杵臼藏入深山,然后程婴找屠岸贾“告密”。屠岸贾率兵搜出公孙杵臼和婴儿,当场杀戮。程婴强忍悲愤,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等骂名,带着赵氏孤儿来到山高谷深的盂山隐居了十五年。程婴为赵氏孤儿取名赵武,并苦心抚养,把赵武培养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并把真相告诉了赵武。
大白于天下
有一天,晋景公患重病,占卜的人称是怨死的大臣在作祟。韩厥趁机把当年下宫之难的实情告诉了晋景公,并告诉他赵氏孤儿并没有死。晋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去找屠岸贾报仇,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大声告诉他,自己便是赵氏孤儿。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的忠义也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的忠烈也大白于天下。